close

[轉錄自網路]

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在美國掀起了一股對新"新政"的期待。華爾街日報上面的一篇關於羅斯福"新政"的作用的文章在美國引起了廣泛的討論,連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也在他的個人博客上面發表了他的看法。仔細閱讀他們的討論內容以及更多史料,發現以往國內對1929-1933年那場席捲世界的金融危機的認識還有許多誤區。正當國內啟動4萬億刺激內需的重大政策,更多地瞭解真實的情況,更多地思考,或許對我們應對這場危機更有幫助。

誤區一:1928年當選總統的共和黨人胡佛與他的前任一樣,在經濟領域頑固奉行自由資本主義經典理論,面對1929年開始的危機放任自流,任其發展,導致危機擴大。

根據史料記載,雖然胡佛與其前任皆為共和黨人,但實際上實施的是大規模的政府干預下的收入和工資增長計畫,所作所為更像他的繼任者、民主黨人羅斯福。1929年10月危機爆發後,胡佛不僅宣佈禁止削減工資保障工人收入的政策,還成立了聯邦農業委員會(FFB), 通過穩定穀物公司(Grain Stabilization Corp.) 用高於市場的價格向農民收購穀物以提高其收入。此外,胡佛先後啟動了三藩市灣區大橋,洛杉磯渡橋和胡佛水壩等一系列基礎建設項目,希望通過擴大政府財政支出,提高國內的就業水準。胡佛任內的1929-1932年間,美國聯邦政府開支增長了50%以上,是和平時期美國聯邦政府開支的最高增幅。為了挽救瀕臨崩潰的鐵路、 銀行等行業,1932年胡佛還將前任總統柯立芝時期25%的最高所得稅稅率提高到了63%,以稅收收入向這些行業大量注資。


這樣來看,胡佛絕對不是一個"頑固奉行自由資本主義經典理論"的總統,而是一個凱恩斯主義者。然而,胡佛的一系列政策並未能夠挽救崩潰的經濟,甚至恰恰適得其反。衰退的經濟本就令需求萎縮,而企業卻不能降低最低工資以削減生產成本,同時稅率高攀,企業無法承受最後只能裁員或破產關門。又比如,政府高價收購了農民的糧食看似增加了農民收入,但由於擔心穀物價格下跌又不能向市場投放,只能倒掉毀掉,一邊是糧價高攀,另一邊是失業大軍無力購買糧食,產生了饑荒的同時大量穀物被銷毀的奇景。總之,胡佛的一系列大舉幹預政策,令市場投資意願極度低迷,經濟活動停滯,最後政府注資的企業還是紛紛倒閉,美國在1929年到1933年間,生產力下降了超過55%!

誤區二:面對股票市場崩潰前的瘋狂投機行為,美聯儲仍然執行寬鬆的貨幣政策,對風險熟視無睹,無所作為。
在美聯儲主席的本傑明﹒斯特朗的領導下,美聯儲1925年開始推行放鬆銀根的政策(原因我們後面解釋)。由於"價格便宜"而又"唾手可得"的貨幣充斥著整個市場,也刺激了華爾街的投機活動,缺乏監管的銀行業樂於向證券投機商發放貸款。紐約股市在1925~1927年連續上漲,複合增長率超過10%。

1928年1月起,斯特朗意識到股市正在失去控制,美聯儲開始提高貼現率,期望為熾熱的股市降溫。當年美聯儲連續加息3次,將市場基準利率提高至5%,但1928年道鐘斯指數仍然上漲了將近50%,加息對股市未取得明顯效果。

1929年上臺胡佛政府更是極力希望遏制幾乎失控的證券投機活動,支持美聯儲擠泡沫的行為。1929年2月,美聯儲宣佈禁止保證金交易的貸款發放,以收縮流動性。1929年8月9日,美聯儲繼續加息,把貼現率提高到6%,是1921年以來的最高水準。加息不僅僅導致股票借貸成本的大幅提升,同時也對實體經濟活動產生了影響,高速發展美國的經濟開始降溫,紐約股市在1929年9月份下跌,進入10月股票市場更是加速下跌。1929年11月跌至200點後,美聯儲最初十分滿意,但他們馬上意識到當時的經濟非常脆弱,接著就迅速下調利率,在一年之內,美聯儲又將利率由6%降低到2.5%,但是經濟衰退已經開始,降息已經無足輕重了。
應該說1928-1930年間美聯儲並沒有犯什麼明顯錯誤,只能說也許他們應該在1927年提前給美國經濟和股市降溫,但為了配合英國恢復金本位制度,他們沒有那樣做。

誤區三:美國股票崩盤是這場大衰退的主要原因。

我一直認為,股票市場是經濟的晴雨錶,它是結果而不是原因。引發1929年股市大跌的原因除了前面所說的美聯儲擠泡沫的行為外,美國實體經濟在1928年也開始放緩,但如果不是糟糕的貿易政策引發了更深層次的危機,或許股市可以像1930年年初那樣在250-300點之間震盪。
為了保護美國國內的就業,胡佛總統還在錯誤的時間作出了錯誤的決定,於1930年6月17日簽署了《斯穆特-霍利關稅法案(Smoot-Hawley Tariff Bill)》。 隨著商品價格下跌,該法案將包括製造業和農業產品在內的2萬種商品的有效進口關稅增加一倍,這是美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關稅水準。雖然這種與鄰為壑的政策獲 得了美國國內叫好聲,但是作為報復,其他國家亦提高了對美國產品的關稅,最終導致了原有世界貿易體系的崩潰。面對危機,各國以鄰為壑,全球貿易總額大幅縮 減,從1929年的360億美元縮小到1932年的120億美元,美國自身也深受其害,出口總額從1929年的52億美元左右縮減到1932年的12億美 元。有人認為,《斯穆特-霍利關稅法案》在1929年5月獲得美國眾議院通過時,就已經埋下了10月份股市崩潰的火藥。胡佛成功地將農產品列入《斯穆特-霍利關稅法案》,本意是保護美國國內農場主的利益,但實際上雖然農產品出口僅占1929年美國GDP的7%, 但卻占了美國農業收入的三分之一,失去出口市場的美國農業更加雪上加霜。農業危機引發的是鐵路、船運業的衰退,進而製造業、造船業、鋼鐵、煤炭、石油等工 業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由此來看,大衰退的原因更應該歸咎於貿易壁壘和高稅收下的經濟衰退,股市下跌只是其一種表現。

誤區四:這場危機是銀行家們的一場陰謀,目的是為了掠奪財富。

這是《貨幣戰爭》的論調,該話題繞不開1925-1931年間大英帝國的"金本位"鬧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籌措戰爭軍費,英國放棄了金本位制度,允許英鎊自由浮動。一戰過後,面對美國在經濟地位上的迅速提升,英國錯誤地認為恢復金本位制度會有助於英鎊幣值穩定,進而讓英國重新恢復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另一方面,1923-1924年德國發生的惡性通貨膨脹令英國感到擔憂,金本位制度可以遏制通貨膨脹。本應該提出反對的英國工業界,當時卻主要對貿易中動盪的匯率感到煩惱,而忽視了金本位制度將帶來的通貨緊縮。於是1925年英國宣佈恢復金本位制度。
在一戰以後,英國恢復金本位之前,英鎊對美元的匯率達到過1:3.5,而金本位制度要求英鎊對美元的匯率為1:4.87,因此美元必須通過低利率降低其吸引力,或者令美國國內通貨膨脹才能達成這樣的目的。恢復金本位前,英鎊對美元的匯率仍然比1:4.87的水準低15%左 右,因此必須美國來配合。雖然當時美國已是世界第一工業強國,但在政治影響力方面仍然不及英國,配合英國一下也說得過去。另一方面,由於美國一戰後成為世 界頭號債權人,歐洲各國重建的龐大債務也需要美國壓低利率。因此,為了配合英國恢復金本位制度,紐約的利率被人為地壓低,從紐約借款再到倫敦放款就有利可圖,也有人直接用黃金運動英國歸還債務,這相當於拋售美元換成英鎊,黃金不斷流向英國,英鎊升值。
英國不切實際地改變幣值,最終害了自己:由於英鎊升值,英國工業出口遭到沉重打擊。資本家企圖通過降低工人工資來削減生產成本,工人以罷工來回應,加上後來各國之間的關稅壁壘,最終導致經濟一片混亂。英國在1931年宣佈放棄金本位制,英鎊貶值。
在英鎊升值貶值的過程中,肯定有投機家大發其財,但放在當時的歷史場景下,能夠密謀出若干年後的經濟發展狀況,除非他是來自未來或者運氣好。如果索羅斯當時就在做對沖基金,可能也需要到1930年才會去狙擊英鎊。

誤區五:羅斯福的"新政"拯救了美國經濟,而"新政"的核心思想就是擴大政府財政支出支持基礎建設。

對於擴大政府財政支出支持基礎建設,胡佛早就做過了,除了創造了一些就業外,對經濟的拉動效果並不明顯。事實上,羅斯福在擴大政府財政支出上的投入也並未超過胡佛。統計顯示,用於公共工程的政府支出總額(聯邦、州、地方)從1931 年到1938 年期間每年平均約比1930 年少五億美元。
從另一角度來看,美國政府擴大財政支出也未能帶動私人投資。統計顯示,1925 年到1929 年美國國內私人投資平均每年為140億美元,1929年達到160億美元,但到了1932年卻下降為10億美元。擴大政府支出規模可以從聯邦政府的預算赤字中看出來,從1931 年到1938 年的八年期間,每年平均預算赤字為17億美元,1936年達到最高數29億美元。同一期間,國內私人總投資額平均每年為53億美元,1937 年達到新的30年代高水準為114億美元。因此,在此期間,私人投資加上政府赤字僅相當於20年代後期私人投資額的一半,足以說明美國擴大財政支出效果並不明顯。限制私人投資的原因可能有兩點:一是過高的企業稅率,二是生產成本無法降低:除了胡佛的一些限制工資下降的政策外,羅斯福新政時期,1935年通過的《全國勞工關係法》賦予工人加入工會和通過工會代表進行集體談判的權利,這更加令企業家信心低迷,投資意願很低。
筆者認為,羅斯福的貢獻更大的在於他1933年恢復了公眾對美國銀行業的信心,以及1933年放棄金本位並在1934年讓美元貶值41%,這些政策一定程度上恢復了經濟的正常運轉,並且令美國商品的出口競爭力提高。但隨後各國紛紛放棄金本位制度而貨幣貶值,這種效果又被抵消了,於是1937年美國又陷入了一次衰退。說個玩笑話,真正令美國經濟走出泥潭的,更有可能是德國的希特勒-1939年他引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被打個底朝天,這才令美國經濟真正復蘇。

 

如文中所述,美國GDP在1933年恢復成長,1937年又陷入衰退。這篇文章應該比較貼近史實,而不是過去所聽到的誤導…

default.pn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elinia 的頭像
    celinia

    Alpha Hunter

    celin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